-
多个团队发力 AI论文反识别检测,复旦等高校严管论文 AI 使用
据央视财经报道,最近,DeepSeek 火爆出圈,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。在高校,学生们利用 AI 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已越发普遍。 报道称,复旦大学前不久发布相关规定(试行),明确列出了禁止使用 AI 工具的范围,包括论文撰写、答辩与检查等六方面内容。据了解,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,进行 AI 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。专家表示,随着 AI 技术的迭代和更新,反识别技术也要加速更新,才能持续…- 2k
-
复旦大学研究:AI 跨越关键“红线”,已能实现自我复制
2 月 11 日消息,据最新研究显示,人工智能(AI)可能已经跨越了一个关键的“红线”—— 实现了自我复制。2024 年 12 月 9 日,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数据库 arXiv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,指出两种流行的大型语言模型(LLMs)能够在无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克隆自身。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:“在无人类协助的情况下成功实现自我复制,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关键一步,也是出现‘失控 AI’的早期信…- 1.9k
-
复旦大学规范本科毕业论文 AI 使用:禁止用于方案设计、正文生成
11 月 29 日消息,复旦大学教务处官网显示,11 月 28 日,复旦大学发布《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中使用 AI 工具的规定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。 《规定》中提到的 AI 工具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(简称“GenAI”或“生成式 AI”)和人工智能辅助工具(简称“AI 辅助工具”)。 允许使用范围与原则包括:“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前提下,且当 AI 工具生成的内容不影响对学生在…- 3.8k
-
首个面向气象导航的全球气象大模型,复旦大学发布“伏羲”2.0
从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获悉,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昨日联合举办“走进智能气象”主题活动暨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成立仪式。 成立仪式上,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 2.0(简称“伏羲”2.0)发布,以“伏羲”2.0 为核心的智能气象创新生态联盟成立。 相较于去年推出的 1.0 系列,“伏羲”2.0 的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和次季节大模型,面向新能源、航空运输等行业取得进展。 “伏羲”2.0 有以下升级: 面向…- 6.7k
-
助视障者“看见”世界,复旦大学团队研发“眸思”大模型、“听见世界”App
据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,在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(FudanNLP) 师生的努力下,基于多模态大模型“复旦・眸思”(MouSi) 为视障者量身打造的“听见世界”App 上线。 这套系统仅需一枚摄像头、一对耳机,就能将画面转化为语言,且支持描绘场景、提示风险等功能。“听见世界”App 可为视障者日常生活需求设计三种模式。 街道行走:该模式下,“眸思”能够细致扫描道路情况,提示潜在风险。 自由问答…- 4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