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 月 18 日消息,科技日报 12 月 11 日发布院士访谈文章,建筑材料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在访谈中透露,目前重大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寿命为 100—120 年,他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将混凝土的设计寿命延长到 200 年。
缪昌文院士已在混凝土研究领域深耕 30 余年。他先后带领团队参与多个工程建设,包括长江三峡大坝、京沪高铁、江苏田湾核电站、港珠澳大桥、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,以及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、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、伯利兹的瓦卡水电站等国外工程。
1AI注意到,缪昌文院士在访谈中透露,我国每年生产 80 亿 —100 亿吨混凝土,产量占全球 50% 以上,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国家。在混凝土高性能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,我国在国际上达到“并跑”水平,部分新材料、新技术在国际上达到“领跑”水平。然而在建筑材料共性基础理论与前沿工程技术方面,我们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差距。
近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兴起。缪昌文院士对此表示,以高通量计算、大数据库和机器学习等多源信息结合的数据驱动设计,成为突破传统局限的新兴路径,并可实现以性能需求指导建筑材料逆向设计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有效赋能建筑材料的低碳化、绿色化及功能化发展。
“未来,这类技术将会更多地应用于建筑材料的设计、开发与应用。我们团队也在积极跟进相关研究工作,通过建立工程材料大数据库,开发材料智能设计平台,实现工程材料的高性能化,保障重大工程的应用需求。”